为临床诊疗练就“火眼金睛”
——走进县医院检验科
“俗话说,检验专业是临床医生的‘眼睛’。因为检验结果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直接充足的依据。”谈到自己所在的科室在临床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时,检验科主任吴卫云充满自豪。1月5日,记者走进县医院这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特色科室,一睹这些练就“火眼金睛”并让凶恶病魔无处遁形的先锋卫士们的风采。
位于该院住院综合大楼二楼的检验科,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布局美观、现代,其实验室采用ISO15189标准建设、管理,在全省县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据吴卫云介绍,科室设有艾滋病初筛、分子生物学诊断、门诊、生化、免疫、体液、临检及微生物检验等8个主要实验部门,可开展的检验项目达300多个。
“采血窗口由以前的2个增加到现在的4个。200来人采血所需时间由90来分钟缩短至近50分钟。原来下午才能拿到的检验报告,现在11时左右就能拿到手。以前需要安排保安维持窗口秩序,现在患者只需安坐于候诊区,等着电子叫号呢。”吴卫云说,在方便患者就医方面远远不止这些。对于目前不具备检测条件无法开展的特殊检验项目,该科还通过与省级独立实验室合作的方式进行检测,既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又极大地节约了群众就医成本。
“这是美国BD血培养系统及德国西门子鉴定仪,这是法国STAGO血凝仪,这是日本SYSMEX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和SYSMEX尿沉渣分析仪,那是瑞士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ROCHE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还有美国强生急诊干式生化一台。”在参观过程中,吴卫云向记者一一介绍了实验室仪器,如数家珍。该科还引进并使用Lis系统科学地管理检验信息和电子报告的发送,并且配备了自助报告打印和自动叫号系统,充分体现了实验室规范化、智能化的优越性。
“检验质量是检验行业的生命。”从事临床检验专业工作近30年的吴卫云深有感触地说,“质控是检验工作的核心,只有将质量控制这个概念根植于心,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检验结果的精准。”为此,该科加强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交流,定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标本正确采集知识培训,同时强化室内质量控制措施,要求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操作程序进行检测,杜绝在检验环节上出错。除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内业务学习外,该科还通过“请进来”的方式,经常外邀专家讲解检验行业最新的技术知识,同时积极参加每年的安徽省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据介绍,在科室现有的17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12人拥有本科学历,10人取得主管检验技师资格,7人取得检验师资格。
2015年,该科被列为全省16个县域检验中心的重点建设单位,将获得国家财政设备资金300万元。“我们将引进一套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流水线,同时准备引进国家卫计委公布的‘三新技术’之一的分子诊断学基因扩增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为百姓健康服务。”吴卫云说,该科将借此契机,力争打造一个覆盖全县的综合性检验中心,实验项目检测数量超过1000项,通过约5年时间建成一个符合ISO15189认可相关标准的标准化实验室,部分技术项目平台成为市级检测中心,争创市级重点学科,为下一步实现全县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和检验结果互认,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打下坚实基础。(陈开明 蔡宗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