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的话
——“太湖周刊” 走进县医院系列报道
76载栉风沐雨,76载铿锵前行,76载华章溢彩。从抗战烽火中的县立诊疗所发展到全县唯一一所学科配套、设备完善、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太湖县人民医院在几代太医人的苦心经营和精心呵护下,一路发展壮大,展现了医术精良、优质护理、锐意改革、廉洁从医的排头兵形象,引领和推动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健康发展,塑造了太湖人民生命健康的忠诚卫士形象。
盛世著华章,杏林春满园。太湖县人民医院各科室不断发展,积极开展学术探讨会议,努力学习先进医疗技术,引进高科技器械,全面提高太湖县人民医院医疗水平,旨在方便群众就医。本期“走进县医院”系列报道——努力打造一流的县域医学影像中心。
走进县医院 专题三
努力打造一流的县域医学影像中心
“5秒,相当于5次心跳时间,就可以完成对整个心脏的扫描,形成心脏高分辨率图像,完整显示心脏冠状动脉和心肌、主动脉、肺动脉等,为临床诊断肺动脉病变、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提供高清晰影像图片。”12月29日,在位于县医院住院综合大楼一楼的医学影像科里,该科主任吴礼友兴奋地向记者谈起了64排128层螺旋CT在临床上的高级应用情形。这也是该院整合原CT室、DR室,并引进磁共振检查设备而组建成全新大影像科后,成功开展多种高级临床应用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提升影像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水平,今年该院不断加强大影像科建设,投入2000多万元,在原各有一台CT和DR的基础上,新配备一台荷兰原装进口飞利浦64排128层CT和一台全数字化DR,同时引进一台1.5T超导16通道MRI(磁共振机),这也是安庆市县级医院里首家引进这类CT、DR、MRI及PACS医学影像系统的科室。
“这种CT设置了‘一拖五’的星云网络工作站,在图像后处理过程中,可以同时做三维重建,血管CTA及不同的冠状位、矢状位等多层面重建。这样便于对病灶从不同方位、形态进行更为直观的观察。”吴礼友介绍说,该科新增了冠脉CTA、头颈部及上下肢血管CTA等检查项目,这些都是以前根本无法开展的检查项目。
最值得一提的是,该院磁共振检查设备的引进,结束了我县没有磁共振的历史。如今,该科可以对患者颅脑、五官、颈部、脊柱与椎管、心脏与血管、纵膈、乳腺、四肢关节及腹部实质脏器的各类病变进行检查,同时还可开展MRA、MRCP、fMRI、DWI、PWI、MRS、SWI等MR特殊影像检查。吴礼友说,“这些设备的添置,大大方便了全县患者就近就医,许多脊柱疾病患者再也不用跑到县外去做磁共振了,大大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在增大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该院还不断完善该科辅助设施建设,率先引进和使用了PACS系统,在省内较早地实现了影像办公自动化及网络化,实现了影像资源的全院共享。“医学显示器取代了原来的电脑显示屏,图像的信息量比以前更大,而且还可以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可缩可放,对细节显示得更清晰,有利于对患者病情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吴礼友说。
据介绍,为提高科室管理效率,优化就诊流程,该院结束CT室、DR室等“各自为政”局面,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集普通X线、CT、磁共振为一身的大影像科。 “这就要求负责诊断、技术等工作的医生必须同时全面掌握CT、DR及磁共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吴礼友说,“整合后,不仅可以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拓宽知识面,还方便了同时做多项影像检查的患者,再也无需辗转多个科室,反复登记排队了。”
据悉,最近,我县被省卫计委确定为全省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试点县。届时,该科可与全县各乡镇卫生院放射科联网,开展远程诊断,帮助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我们将借此利好契机,力争打造一流的县域医学影像中心,同时争创市级重点学科。”吴礼友信心百倍地说。
(陈开明 蔡宗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