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以前每次都要跑到县里才能换药,现在医疗队来到了家门口,再也不用跑路啰!”60多岁的周阿姨笑着说。原来周阿姨家住新仓镇鸣山村,是肿瘤化疗术后患者,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需要定期管道维护,每周都是由年迈的兄弟陪着搭车到县医院换药,拖着病痛的身体来回跑,十分不方便。
周阿姨口中的医疗队正是县医院“百千万”工程选派到新仓分院驻点的医疗队。县医院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的通知(皖卫体改秘〔2020〕23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做实做细紧密型医共体,2020年起,本着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态度,提出了集中力量、分期分批重点帮扶体内分院建设和发展的规划。
新仓镇是太湖县人口大镇,常住人口约7万人,年轻人外出务工,家乡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看病是个难题。为此,县医院党委研究派出第一批“千医下乡”医疗队,挑选出妇产科、儿科、外科、麻醉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的6名骨干力量集中帮扶新仓分院。医疗队驻点工作开展一年来,成效明显。
“输血+造血”,夯实基层基础
“感谢医疗队,送来了新技术,生娃不疼了!”新仓陶女士说。陶女士是新仓分院开展“无痛分娩”技术的第一位受益人,也是一位高龄经产妇,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来院待产时,县医院产科专家带队查房,在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介绍无痛分娩新技术后,陶女士和家人决定选择无痛分娩。2021年1月12日22时54分,产妇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的宝宝。县医院妇产科彭凤琴医师驻点以来,积极融入新仓分院医疗团队,除了看门诊、做手术之外,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提高新仓老百姓的妇幼保健知识,推广无痛技术,为广大妇女患者带来福音。为此她多次随着分院同事们一道进村做宣教,与麻醉科宋永红主任合作,成功开展了无痛分娩和无痛人流技术。一年来做了80多例无痛手术。
“护士长,你的好技术要传下来哟,回头你走了,我又要跑路”PICC换药的周奶奶深切体会到了方便,主动提出:“我愿意配合护士长做示范教大家,希望大家好好学习,下回我来换药就让你们自己上手,她在旁边看着就行。”就这样,手把手教,理论学习同实践相结合,新仓分院医疗团队学会了技术,提高了服务能力,真正是带出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驻点期间,医疗队就心肺复苏、核酸采样、疫情防控、病房管理、核心制度落实都做了全面的培训。
“治病+防病”,保护百姓健康
“基层工作不一样,防病比治病更重要”,儿科汪结林医师这么总结。这一年他体验了基层儿童疾病防治的全流程,除了完成儿童门诊1500余人次的诊疗工作之外,重点协助县疾控中心到鸣山小学、新仓中学宣传儿童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群体性疾病,如水痘、手足口病、结核病,群体性吐泻等的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与妇产科医师一起进村走访新生儿家庭,指导家庭做好新生儿居家护理。让基层的家长儿童学会自我健康管理,积极推广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的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模式。
2021年度,医疗队在基层分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履行了二级医院医师的职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肩负着疫情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宣教,协助分院完成了核酸采样和疫苗接种、医疗救治保障工作,缓解了分院日常医疗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
“队员+学科”,落实分级诊疗
2021年度新仓分院共上转住院患者96人次。每位驻点队员身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学科团队力量做后盾,他们在分院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联系县医院科室主任或紧密型医共体转诊群,绿色通道安排患者转诊,有效促进了分级诊疗。
“评估+管理”,做实精准帮扶
“要真帮扶,停止医疗队员在本院的执业工号,确保他们安心在驻点医院上班”县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军开会时强调,要形成合力,集中帮扶,联合管理,最大限度激发出医疗队的帮扶热情和潜能。
2020年12月份第一批队员派出前评估认为,新仓分院的手术能力薄弱。为此,县医院就选派了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和麻醉科主治医师,重点指导分院开展1、2类手术,指导分院常规开展腹股沟疝、阑尾炎、大隐静脉曲张、体表包块的切除手术,全年指导手术100多台次,新仓分院的手术台次同比增长了325.4%,“治小病,到乡镇”的目标得以初步实现。
为加强管理力量,医疗队长列席驻点医院班子会议,为其科学决策提出建议和参考。
在医疗队的带动下,县医院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全面恢复外科手术。
2021年12月份第二批队员派出前评估,考虑寺前镇属山区,老百姓交通不便利,又充分结合寺前分院“慢病网格化管理”工作需要,增派了内分泌专业,心血管内科专业骨干主治医师,重点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病专业化治疗,旨在进一步推行慢病自我管理,降低致残致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了充分发挥好驻点医疗队的作用,县医院加强管理,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以副院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百千万工程”专项办公室,由医务科、医共体办公室牵头专项推进与分院的帮扶对接工作,负责对口帮扶管理工作,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设定了目标任务和奖励机制,通过日常考核发放派驻人员的工资绩效,考核合格者绩效工资上浮10%;鼓励帮扶团队开展新技术,若驻点医院受援年度出院人次、门诊人次、手术台次同比增长10%,20%,30%则分别一次性给予每位队员每人1万元、2万元、3万元的奖励绩效。
严格日常考勤监管,制定派驻人员工作管理制度,明确派驻人员协助相关科室建立健全基本的业务规范和制度。通过建立两院“百千万”工程下乡工作群(钉钉群),实时了解工作情况,及时互相交流。每日完成工作日志(数据、图像或视频)上报,月度进行业务考核,保证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从健康脱贫到乡村振兴,做实紧密型医共体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医院将一如既往努力开展。
2022年度的“千医下乡”到寺前分院活动,于1月3日正式启动,启动会上院长刘军对医疗队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做县医院形象大使,体现县医院诊疗水平;二是要做“百千万”工程的示范者,做好传帮带工作,激发寺前分院自身造血功能,为其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三是要做深化医改的践行者,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强基层,提能力,促健康;四是要做分级诊疗的联络员,架起寺前老百姓、寺前分院和县医院之间分级诊疗的桥梁,做实紧密型医共体;五是要当好寺前老百姓的贴心人,用心用情帮助老百姓解除病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