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太湖县人民医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登桐山之顶,觅药王神韵

发布时间:2013-12-04 18:15:38 作者:空谷幽蓝 浏览:1929 次
【字体大小:

     

    十月小阳春,虽有朝寒暮冷的冬意,但阳光柔和,温暖若春。择一个晴好的周末,做一次登山的远行。涉足薄霜袭照的田垄山道,方知自然中万物顺变的姿态。观沿途错落有致的新建楼房构成的别致村落,方有江山易改,社会巨变的感叹。所以,工作之余,走出斗室,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不仅是享受运动的快乐,更能扩宽眼界,感悟生活的多彩。

      桐山,位于皖、鄂两省交界处,海拔1088米,是太湖县境内第二高峰,与司空山、将军山呈三足鼎立之势。虽然她没有名山秀水的名气,但我们却早有了一份向往的情怀。


      12月1日,星期天。太湖县医院九名业余登山队员,在晨光初照的清晨,在同行与故交的引领下,踏着冬霜微盖的盘转山路,从山脚下的村庄出发,徒步上山,圆一次登桐山山顶,感悟第二高峰神韵的登山之梦。


       走近桐山,初识她的风姿和容貌。你会由衷的感叹,她是一位深藏在大别山南麓的最朴实无华的村姑,没有红妆粉黛,未经雕琢、修饰与装扮。只有挺拔的身板,魏立于群山之中,只有修长的臂膀与层层叠叠的山岚相携。山上没有奇松异石,只有傲雪的青松如他地一样的挺拔苍绿。还有遍山的白栗树,虽都还很矮小,未能成林,但一律都换了红的霜叶,丛丛纵纵,点缀了山峦,也渲染了一些冬的热闹与暖和。

       朴实的桐山,依然有她经久传承的故事。世世代代在山脚下繁衍生息的人,崇尚代代相传的“龙王”和“药王”。 

     桐山脚下,有广阔的田野。相传很久以来,每遇大旱,山下的村民便上山虔诚拜求龙王赐雨,每每应与。百姓遂在山上搭建“龙王”庙,虽只是用石块搭建的简陋的石屋,终是心诚则灵。让这一块肥沃的土地,旱涝保收,养育了一方纯朴、善良的人。

       山顶上的“药王庙”,也许更是桐山的历史传记。相传隋唐名医孙思邈,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他巡游天下,行至桐山时,正遇山下百姓疾病流行。于是他携其弟子,暂居山上,采药、种药,救百姓于苦难之中。后百姓感其恩德,于山顶搭建“药王庙”,代代供奉。山下人有个三病两痛,总忘不了怀一颗求善之心,拜见药王。所以,庙宇虽小,却香火不断。而今,山下一些有识之士,捐款募资,开盘转山路,新修药王庙宇。其意是:迎四方宾朋,秀桐山风景。让这座朴实的山恋,更多一些山的灵气和内涵。


       一群人同时从山脚下出发,沿山路上行。转眼,因体力不一,而分成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我们几个先行者,时而沿机耕路快走,时而觅小道,在草丛中串行。虽不曾攀越悬崖I峭壁,可还是个个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于是,到山腰的“桐佛庵”小憩,庵里的主持师傅,烧了热腾腾的开水,招待了我们。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翻山越岭,中午时分,我们终于在千回百转的山道山,看见了山顶上新修的楼房和庙宇。一座是白墙青瓦,一座雕栏翘角、黄墙红柱。在群山的相拥之中,在丽日的映射之下,颇为醒目。


     立于山顶,放眼四望,但见头上天空蔚蓝,蓝天下雄鹰盘旋;四周山岚叠翠,连绵天边;山下城镇、村落,星罗棋布;田地、河流纵横交错……如若不登高远望,那能将这一幅美丽的山川美景尽收眼底。



       山大招风。时值正午,阳光高照。怎奈山风徐来,寒意顿生。忙将在山腰上脱下的衣裤穿上。常往来于山顶的主人,展开满脸的笑容,向我们述说居这高山上的妙处:这是冬天,风有寒意。若是盛夏,来到山顶,你们会觉得分外的清凉,山下三十六、七度,山上才二十五、六度,还没有蚊虫叮咬、苍蝇嗡叫。还有一景,就是晚上,站在这山顶上,看山下四周,万家灯明,犹如碧空万里,繁星点点;又如夏夜萤火、流星飞溅,光影迷离……听长者之言,难耐向往之情。来年的夏夜,定要来山顶消署,让山风轻抚,让流光环绕……


      桐山朴实。乡人更纯朴、热情。山上、山下,不论是旧识还是陌生,总是热茶、热水、热情地相迎。山顶上一餐中饭,虽没有山珍海味的珍奇,却让我们忘不了它的浓情与纯香。只是辛苦了几位招待我们的朋友,感激之情尽在不言之中。

       冬日的山间,静谧少语。偶见砍柴人在山间,挥刀砍柴,可听见些碰碰的砍伐声或吱吱的柴禾倒下的叹息声。太阳西挂,我们一行陆续下到山下。一天的三十多里地的徒步登山,难免个个都显得疲乏和步履蹒跚。在相逢的村庄与乡亲和桐山惜别,将一份旅途的快乐和桐山的灵气留在记忆中。【文 王飞  配图 蔡宗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