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秋交接的季节,经过了一段紧张而繁忙的工作后,太湖县医院登山队的二十一名队员和一名少先队员,相约周日出游。在组织者的精心安排下,我们观赏了邻县——宿松县的钓鱼台水库的美景,并攀爬了水库后八百多米的高山“罗湾岭”。
天公总是这样的慈爱与多情,每每送给我们一个出游的好天气。10日的早晨,天空还是不断地摇曳着密密的雨丝,让出行人多了一份淡淡的愁思和哀怨。可当我们相聚出发后,绵绵的细雨竟然适时而止,用一路的清澈和凉爽伴随着一次愉快的户外旅行。
离开喧闹的城市巷伯,走进偏僻的山村、田野,穿越杂草丛生的山岭,季节的交接景观令我们感叹不已。
冬天的季节,在斗室摆放的日历里,在一年四季的千载轮回中,又悄然而至,从那冰封雪地的远方走来,带来了寒冷的气息。可站在叠翠的山岭中,放眼四望,秋色点染的山景,依然故我地陶醉在淡红厚绿之中。看满山遍野的竹海,虽不是青翠欲滴,却还是绿意甚浓,竹枝伸开她柔软的长臂,时不时地弹下一两滴的水珠,撒在从她下面走过的人的脸上,惹出一串串的嬉笑声。我们禁不住与竹相拥,留下一幅亲密怀抱的画面。树树的枫叶,都已换上了红深绿浅的秋装,虽然秋风急促地在山间呼叫催促,可树叶还是忘情地在树的枝头摇摆、起舞。只有孤寂的木子树,树叶已是片片透红,曾经相伴的洁白的果粒,已禁不住秋风的摧残,早已离去,留下的碎碎枝桠,象老人残存的牙根,深邃而黝黑。还有树下站立的人,对往昔的追忆,我们的童年,曾经都用过非常专注的目光,翘望那高枝上的白色木子落下来,好拿到供销社去卖掉,换回油盐或纸笔。虽然,童年的人已变成了中年,虽然世事早已变迁,再也没有童子守在树下,可树木仍然守着她生存的诺言,春夏秋冬,开花结果。秋风吻红了的松丝,已一次铺盖了山岭的小道。枯草开始萎靡,芒花渐渐落穗,植物在应承着季节的变化,顺着自然的规律,既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又编织了不同的风景画面。
踏着松树丝铺就的羊肠小道,在芭茅、荆刺横竖拦截中,慢慢穿行。登山的感觉越来越浓,脱去御寒的外衣,汗水还是不断地在内衣里爬行,喘息声明显地在耳边响起。于是,找个可伫立的地方,站立下望,才发现看不见自己曾走过的山路,但见山间薄雾缭绕,从山脚下慢慢升腾,从身边轻浮而过。眼前的景物都一片模糊,时光似乎瞬间走到了暮色。走在前面的人一时兴起,放声呼唤,回声缭绕在雾的飘拂之中。这是今天,雨后的天气送给我们别有的景色。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几经沿山盘旋上爬,到了山顶。突然,雾散天明。一排梯田在脚下缓缓延伸排放,象一轮轮的残月,有序摆放在两山之间。几头肥膘的黄牛,悠闲地躺在梯田中,咀嚼着泛黄的谷茬。还有白色和黑色的羊群,在田里迈着碎步,不声不语。一曲动听的黄梅戏曲,从谁家的门窗中传出,热闹了几个山冲。
梯田上有池塘,池塘上有几排错落排列的平房,房屋的建筑留有明显的七、八十年代的印迹。一条机耕土路,从山的另一边穿向了村头。村头修竹繁茂,田头、屋边白菜、萝卜嫩绿,小小的辣椒还挂在枝头上,各种菜的滕迈攀爬在树枝或棚架上……这里真象世外的净土。只是山村静寂,偶尔看到一两个老年人的面孔,或站立村头久久遥望,或坐在客厅漠然无语。或许,这里也象许许多多的村庄一样,很多的人都远离了她,只有这些老人还守护在村庄里,守候着已留在了历史的计程中的曾经的热闹。
“白云庵”藏在村头不远的山坳。象山村一样,庙内冷寂,一名老者单守着庙宇,或许取不到很多的传经布道的作用,但可坚守自己的信仰。我们的到来,给这个静寂的角落增添了几分热闹。也给老者带来了一会儿忙乱,竟然让一位求平安的信男拿到了一纸婚姻的签文,造就了一番此行的佳话。大家在调侃的嬉笑中不仅添加了集体活动的热闹气氛,更增加了同事相聚的快乐和愉悦。
在山下的小镇土菜馆,大家共聚中餐,虽是清淡的农家小菜。但有快乐相伴,感觉还是美味佳肴。饭后,驱车前行,到钓鱼岛水库大坝观赏水库景色。虽然水库容积不大,但也是山中闺秀,清澈碧绿。聚在坝岸,留下此行的合影,让第一次入队共行的两名新队员队前举旗,彰显整体活动的意义。
走近自然,享受生活,愿每一次的登山活动都留有快乐的回味!
[attach]9234[/attach]
[attach]9235[/attach]
[attach]9236[/attach]
[attach]9237[/att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