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医院多学科协作,精准评估,让肠套叠患儿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
该患儿2岁,因支气管炎入住医院儿科,住院期间患儿突发呕吐多次,儿科立即请外一科急会诊,因正值下班时间,外一科医师提前电话联系好超声医学科医师,并与陪同患儿家属一起护送患儿至门诊4楼超声医学科机房,超声医学科医师仔细检查后评估为小肠型肠套叠,套入肠管长度3厘米,套叠肠管直径2.1厘米,肠壁血流信号较好,回盲部肠管正常,腹腔肠管无明显扩张,腹腔无明显积液,予以禁食禁饮,轻柔按摩,经处置,半小时后复查彩超肠套叠消失。
多科室协作,细致的陪诊,无缝隙对接,让患儿的疾病得到精准的评估,及时准确的诊断,快速有效的处置,避免了转诊转院的周折,赢得了家属的信任。
据悉,肠套叠是婴幼儿期较常见的急腹症,多见3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临床表现为患儿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及腹部包块,但因患儿年龄较小无法描述病情,部分病例症状、体征不典型,仅靠临床查体往往无法早期准确诊断。若不及时诊断治疗,会导致肠梗阻、肠坏死,严重时可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严重危害患儿生命。
目前我院可开展彩超实时监视下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原发性肠套叠这一新技术新项目,该技术主要针对回盲型或回结型肠套叠,在超声引导下向患儿结肠内注入温生理盐水,依靠水压将套叠的肠管复位,整个复位过程安全有效无辐射,并能及时发现继发套叠病因,如息肉、肿瘤、肠管发育畸形等。(戴启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