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太湖县人民医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院文化

【强国征文】岳父改变了我

发布时间:2021-06-02 08:00:45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2182 次
【字体大小:

三十多年前,我谈了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妻子,从此,就有了岳父,我们相处了二十多年,直到他在2013年年初去世。老人家虽说离开我们八年了,但他勤俭持家的生活作风,坚定的革命信念却无时不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岳父生于1926年农历腊月,太湖县寺前高山岭人,1949年参加解放军,1950年10月入朝参战,不久负伤回国,但伤愈又积极要求重上前线。在一次战斗中,岳父因头部负伤而昏迷了七天七夜,虽经抢救及苏联医生的治疗而保住了生命,却留下了偏瘫的特等残疾,1974年从省荣休院回到了老家太湖,直到2013年去世,享年89岁。

岳父自小家境贫寒,又经过部队的锤炼,养成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生活作风。他拄着拐杖,凭着正常左手,烧饭做家务,外出垦荒种地,七十多岁时还经常拖着残疾的身体,周转于田地之间,我知道,那是他的一种享受。岳父常常告诫我们,共产党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对党应该心存感恩!生活中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节约”“不能浪费”成了他的口头禅。受他的影响,我们也一直秉承简朴生活的理念。

岳父对子女各方面要求非常严格,同时也是一位慈祥的爸爸,他有着自己表达的方式。妻子当年护校毕业,原可留在省立医院,但岳父强烈要求她回太湖,甚至让组织出面做工作,最终如愿。后来我曾笑说他有那么一点儿自私,他一笑而不可置否,并说:“我不让她回来,你怎么能做到我的乘龙快婿?”一向严肃的岳父竟也如此的幽默。1985年高考,内弟被上海交大录取,一家人自然是非常高兴,但岳父却闷闷不乐,心情极差,按他的说法,没有必要去上海上大学,安徽,甚至安庆就非常好,再说,不上大学也不会饿肚子……我知道,其实他是不舍儿子远行……

我和妻子在医院上班,岳父常常叮嘱,医者仁心。对待病人一定要态度和蔼,尤其是农村来的病人更要体贴,要向白求恩学习,技术上精益求精。他还让我们积极向党组靠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后来我们双双入党,几十年来,不忘初心,牢记誓词,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闲暇之时,我喜欢和岳父在一起聊天。他最喜欢的就是给我讲他当年在朝鲜战场的经历,当年他如何作战,第一次怎么负的伤,讲第五次战役,讲部队进入汉城的经历。说实话,那时我对抗美援朝并没有系统的了解,但从小受的教育,让我们对罗盛教、杨根思、黄继光,还有邱少云,充满了崇高的敬佩!同样,虽然有时觉得岳父描述的有些“水分”,但仍对他老人家十分的敬畏。去年,央视播放《跨过鸭绿江》,看过后才知道岳父听说的并非言过其实。岳父所属三十九军一一六师警卫营,从剧中知道,一一六师是一个受包括彭大将军、洪学智上将在内的众多志愿军高级将领夸奖的勇猛之师。顿时,岳父的形象在我心中又高大了许多。作为师警卫营的一个班长,却冲在战斗的前沿,最后负伤在炸毁敌人碉堡以后,战斗的空前激烈,残酷可想而知。

如今,岳父已去,但岳父的精神永存我辈心间。想着岳父吃过的苦,走过的路,对儿女的爱,对家人的暖,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生活,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未来路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的朝着“医路前行,圆梦三甲”的目标迈进。(黄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