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我在自己的文字里曾经这样写过——“母亲将身体弯成弓形/是为着把我这支箭射出/射向远方”, “屋后的茶山上/母亲躬身采茶的模样/远远近近”,“弓形”“躬身”,这些可都是让我心痛的字眼啊!
母亲出生于1943年,一岁那年,被我奶奶抱养,成为童养媳。1947年,父亲来到这个世界,紧接着,两个姑姑相继出生,而在小姑姑出生的前几个月,爷爷却因病故去,在那样贫穷的年代里,奶奶一个女人带着四个孩子,母亲是老大,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母亲每每说起那时,都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那时候腿脚方便,怎样的苦都受得了。
1976年正月,我出生刚满一个月的时候,母亲出工上山担柴,又担心我在家饿着,挑担子下山时不停地加快脚步,不小心摔了一跤,其实那一摔使母亲产后本就疏松的骨头骨折了,可母亲并不知道,她站起来,抖了抖腿,忍着痛挑起担子继续前行,那时候她的心里只有摇篮里等着哺喂的我,我的母亲,为了她的孩子啊!而后的日子里,为了撑着这个家,母亲没有因为腿部疼痛而休息,她选择坚强的坚持着,忍耐着,继续她的劳作。她的腿,也一天天地越来越跛了,背也越来越躬了。那时候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母亲的腿疾到底是什么原因,因为乡村的闭塞,也因为家里的贫困,没有去医院检查治疗,甚至后来大家都习惯了母亲的跛行,也少有谁提及此事。直到1992年,我卫校三年级赴市一院实习时,才有机会带母亲摄片检查,才知道母亲原来是股骨颈骨折了,这时,离母亲发生骨折整整过去十六年。睡在母亲身边的每一个夜晚,我能听到白天听不到的母亲的叹息声,能听到母亲翻身时的哎哟声。但是即便这样,一到天亮,母亲仍是早早起床,收拾屋子,清洗衣服,煮一家人的饭菜,母亲从不抱怨,我们的家虽清贫却干干净净,十分温馨。
有时我会心疼母亲的辛苦,跛行却要操持家务,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母亲却说,和那些没胳膊没腿的人比起来可好多了,至少我身上不少什么零件。亲戚常说奶奶性格太强,母亲当童养媳时,受打挨骂,吃尽苦头,可奶奶的晚年,母亲却照顾得无微不至,让奶奶度过了幸福的晚年。有时和母亲聊起过往,她说理解奶奶,一个29岁的女人带四个孩子,不严格要求,不勤奋干活,日子是过不下去的。1996年父亲中风而后卧床,善良的母亲给了父亲细致体贴的照顾,直到2002年父亲离开这个世界。母亲勤劳善良,坚强乐观,孝敬长辈,爱护儿女,亲待邻里,母亲的这些好品质改变了我。
受母亲的影响,我在学习上很用功,中考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上了卫校,后来我被分配在家乡的县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母亲说医者要有父母心,做事要用心,对人要真心。于是我记着母亲的话,工作和学习都特别努力,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来对待每一位患者,工作也深得患者和领导同事的认可。2001年,26岁的我被提拔为护理部副主任,成为医院最年轻的中层管理干部。为提高自己,我毅然选择了自考之路,刚参加自考时,我怀有身孕,当时从太湖到安庆的路面不好,坑坑洼洼,我带着肚子里的孩子一起在自考路上来回奔波着。儿子出生后,我更加忙碌,学习也更艰辛。多少个夜晚,料理完家务、安排好儿子后,在灯下进行我的自学。时隔多年,那些场景仍旧历历在目。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我自考大专毕业,2007年,我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书,成为我县第一个护理本科生。2017年,我顺利通过副高级职称考试并一次性通过评审。“安庆市先进女职工”、“太湖县十佳青年”等近三十项荣誉称号背后,都有受母亲影响而努力的因素。无论是在护理部岗位、监察室主任岗位,还是在办公室主任岗位,我都全力以赴,任劳任怨,每每觉得自己太累快撑不下时,想起母亲,就觉得一切苦难都不是事儿,和母亲经历的人生比起来,我们遇到的所有的苦似乎都不叫苦了。
如今的母亲已是78岁高龄,在跛行中微笑着走过了45个春秋,母亲常常念着,共产党好,她说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虽从未上学,但母亲好学,如今又学会了智能机使用,微信、抖音用得极熟练。周日的清晨,母亲会在微信语音里,唱一曲《东方红》,或者唱一曲那个年代田间地头干活时的山歌,我在母亲的乐观里,感受着日子无尽的美好。
母亲虽未教给我什么大道理,但是她的一言一行对我影响至深,是我成长路上的明灯,我希望这个明灯一直照耀着我,伴我前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医院发展服务。而我,也会将这些品质传承给我的孩子,让他在未来的从医路上,谨记:医者要有父母心,做事要用心,对人要真心……(陈芳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